
为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在第二十一届中国国际消防设备技术交流展览会举办期间,中国消防救援学院成功主办“森林草原火灾风险防控”与“新能源火灾防控”两场学术交流会。交流会以“聚焦实战、破解难题、赋能创新”为核心,通过主旨报告、专题研讨、案例剖析等多元化形式,汇聚国内外顶尖智慧,旨在为消防救援科技进步与实战能力提升提供智力支撑,吸引来自全球高校、科研院所、消防救援队伍及高新企业的300余名代表参会,赢得参会嘉宾高度认可与一致赞誉。
森林草原火灾风险防控学术交流会:立足实战需求,共绘“防、灭、救”协同蓝图



作为森林草原防灭火领域的一次高端学术对话,“森林草原火灾风险防控学术交流会”紧扣当前全球森林草原火灾严峻形势,9位行业专家围绕“实战痛点、技术突破、制度完善”三大维度分享真知灼见,为构建科学高效的防灭火体系献策。

中国消防救援学院白夜教授以全球森林草原火灾典型案例为切入点,深入剖析当前火灾防控面临的“极端天气频发、火灾蔓延加速、扑救难度加大”等核心挑战,为参会者厘清行业痛点。

法国消防协会副主席Bruno Mastracci从国际视角出发,系统分析不同国家运用无人机技术在森林火灾扑救中的实践经验,为我国提供国际参考。

北京林业大学刘晓东教授聚焦“雷击火”这一森林火灾重要诱因,展示雷击火风险预报与探测预警核心技术,提出“大气电场监测+可燃物温湿度数据融合”的综合解决方案,为精准防控雷击火提供技术路径。

中共中央党校游志斌教授从总体国家安全观角度,探讨森林防灭火应急准备制度的完善方向,强调“防患于未然”的制度保障价值。

国家自然灾害防治研究院原副院长吴建国系统阐述我国防灭火法规体系的演进历程,为行业合规发展提供理论支撑。

中国消防救援学院消防指挥系王力承副主任聚焦“实战效能提升”,深入解析跨区域、多力量联合扑救的协同机制与效能优化路径。
此外,森林消防企业代表分别围绕“空地一体灭火技术”“消防人员呼吸防护”“森林消防工程化体系构建与智能化协同”等务实内容展开交流,实现“理论研讨”与“技术创新”的深度衔接。

新能源火灾防控学术交流会:聚焦产业安全,破解新兴领域消防难题

随着新能源产业快速发展,其火灾防控已成为行业关注焦点。“新能源火灾防控研讨会”精准对接新能源产业安全实战需求,邀请9位来自科研院所、国际机构及高新企业专家学者,从技术、标准、装备等维度分享前沿成果,为新能源火灾防控破局。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王青松研究员聚焦钠离子电池安全,深入剖析“材料特性、结构设计、使用环境”等关键影响因素,探索安全性能提升的技术路径,为新能源储能电池安全研发提供理论框架。

应急管理部天津消防研究所卓萍副主任针对电化学储能电站规模化应用中的安全瓶颈,提出“早预警、快响应、可抑制、能隔离”的四阶防控理念,为储能电站安全运营提供实战指南。

美国消防工程师刘忠先生带来欧美澳地区电池储能产品消防标准与市场准入实践经验,为我国新能源企业“出海”提供“标准解读+检测合规”一体化参考方案。

在专题研讨环节,中国消防救援学院王爽副教授从“全链条视角”梳理新能源火灾防控的行业挑战与未来趋势,涵盖“生产、储存、运输、使用、回收”全生命周期安全管理。


应急管理部沈阳消防研究所许磊副研究员、宁德时代种晋部长、应急管理部四川消防研究所张怡博士、清华大学合肥公共安全研究院刘昊副研究员,分别围绕“电化学储能系统监测预警技术”“锂离子电池火灾特征与扑救策略”“新能源火灾防治技术最新进展”“新能源火灾防控技术创新方向”等核心议题,分享基于实践场景的技术成果与研究突破。
企业代表介绍的新能源汽车灭火新装备,为解决新能源汽车火灾救援中“车辆无法移动、救援空间受限”痛点提供建议。
搭建“产学研用”平台,中国消防救援学院持续贡献“消防智慧”

两场研讨会的成功举办,不仅为消防领域搭建起“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的高端交流平台,更推动了“理论研究、技术研发、装备制造、实战应用”的深度融合。中国消防救援学院作为国家消防救援领域的核心院校,始终以“服务国家应急管理战略、支撑消防救援事业发展”为使命,将持续发挥“决策智库”与“人才高地”作用,定期举办高水平消防学术交流活动,广泛汇聚全球消防智慧,推动技术创新与实战应用深度对接,为我国消防救援事业高质量发展、提升国家应急救援综合能力贡献更多“学院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