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持续深化先进技术进校园活动成果,推动科研反辅教学,4月9日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机器人与智能系统全国重点实验室研究员李斌应邀莅临消防救援大讲堂,以《地面废墟搜救机器人研究与应用》为题作专题学术报告。学院徐放院长全程参与学习交流,相关专业教师、科研骨干及学员代表共600余人现场聆听,共探国内外新型救援机器人装备技术研究与消防救援创新型人才培养理念相融合的创新路径。
报告中,李斌研究员立足国内外灾害救援典型案例,深入剖析了地面废墟搜救机器人的关键技术突破与发展趋势,指出面对地震、塌方等复杂灾后环境,智能机器人凭借其灵活机动性、多模态感知能力及自主导航技术,已成为破解“黄金72小时”搜救瓶颈的核心利器。通过视频演示与数据分析,李斌研究员生动展示了多年来团队研发的多类废墟搜救机器人在狭小空间生命探测、三维环境实时建模等场景的应用效能,并重点分享了复杂地形自适应通行、多机协同作业优化等创新成果。针对未来技术布局,提出构建“智能化感知、模块化设计、集群化协作”的下一代救援机器人体系,通过仿生结构优化与AI算法迭代,全面提升极端环境下的实战能力。
互动环节中,现场师生围绕机器人抗毁性设计、长续航能源解决方案、低成本量产可行性等议题踊跃讨论提问。李斌研究员结合实战案例,逐一解答技术难点,并呼吁深化“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机制,培育兼具消防救援经验与智能装备研发能力的复合型人才队伍。
此次报告为推进“科技强院”发展提供了前沿视角与创新动能。未来,学院将依托与中国科学院等科研机构的深度合作,聚焦救援机器人自主决策、人机交互等“卡脖子”技术攻关,围绕智能无人系统、灾害救援模拟仿真等领域开展多场高端学术交流进校园,加速推动科研成果向人才培养和新质战斗力转化,为构建现代化应急救援体系提供坚实支撑。